站内搜索:

知“艾”防“艾”——得了艾滋病怎么办?

创建时间:2023-12-06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后的3个月内,一般不超过6个月,临床上会出现发热、咽喉肿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非常轻微,甚至不自知,有些持续1-3周可以自行缓解。之后的6-8年将进入无症状期,此时期由于艾滋病病毒(HIV)在体内不断的复制,患者免疫功能受损,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和体征。进入艾滋病(AIDS)期后,免疫功能急剧下降,会出现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腹泻、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以及各种各样的感染和恶性肿瘤。

 

 

 

但得了艾滋病并不等于无药可救,确定感染后第一时间应尽早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目前我国抗病毒治疗药物有免费药、医保药和自费药。在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个人信息是严格保密,只有感染者本人知晓自身感染情况和后续的诊疗过程,不会对外泄露患者相关信息,但患者需要配合积极治疗,主动告知配偶或性伴感染情况,动员配偶或性伴接受检测,在发生性行为时全程使用安全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根治艾滋病感染的有效药物,抗病毒治疗是最有效的方式,感染者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定期随访,能够提高生存质量,达到期望寿命。所以虽然未能治愈艾滋病,但也是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一旦停药,隐藏在体内的病毒就会卷土重来,肆意破坏免疫系统,容易并发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和肿瘤。

 

 

 

患者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期间有以下三个治疗指标可以判定治疗效果:一是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二是免疫力得到提升,免疫细胞升高。三是患者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得到改善。

 

 

图片源自网络

 

供稿:凉山州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   王菊

 

 

 

 

 

 

 

浏览量:0